超人出世

超人出世

近日,阅读了阿德勒的《阿德勒人格哲学》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阅读难度实在太大,以我浅薄的学识只能做出极其有限的解读,因此,我将会借鉴北京大学的吴增定老师和同济大学的赵千帆老师对此书的解读。

先来说说《阿德勒人格哲学》,我第一次接触阿德勒心理学是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阿德勒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自然也承袭了他老师的理论,但也做出了诸多批判,如否定性驱力对人的行为发生起核心作用。在此书中,我认为有三个最为核心的观点,第一,人的绝大部分性格特质基本在四、五岁时已经形成,听上去有些宿命论的意味,但这一观点并非否定人的后天经验改变人格的可能,只是客观地指出人格后天改变的难度大于早期形成的难度,这就引出了孩子早年间受到的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孩子作为父母最伟大的创造,作为父母权力意志的具现化,理应受到父母的精心浇灌。这个观点也指引人们去探究一个人最早的记忆,后天问题的答案往往隐藏在人格的原点中。第二,社会感是衡量一个人的人格的最关键因素,社会感的培养要在合作中完成,所谓社会感,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其人类同胞的关注度,马克思也指出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必然要将其置入社会,置入他的人类同胞中。在儿童时期,人们依赖父母,与同伴游戏,在这些合作中,社会感被培养,社会感强的人也会更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这种人在面对职业、社会(友情)和家庭(爱情)这三大考验时更容易获得成功,换言之,社会感强的人拥有更为健壮和强大的人格。阿德勒鼓励人们多关注自己的同胞,拒绝冷漠,进而加强合作,他相信,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出发,高效强大的器官和形态被保留,社会感有朝一日也会刻录进人类的基因中。第三,自卑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以合作的方式克服自卑即可完成超越。人生来就是追求完美的物种,因此人类会经常性地陷入自卑之中,通过逃避或自我欺骗无法战胜自卑,只会让自卑隐藏得更深,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才能真正战胜自卑。这让我想到了“他人即地狱”,即理想自我、他人自我以及现实自我的割裂,只要人处在社会中,就必然会产生比较,这三个自我就必然会产生割裂,无法形成闭环,而这种割裂我认为近似于自卑,这也是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阿德勒在面对这种大他者的威压时,并不教人恐惧与退缩,反而要强化与他人的合作,这才能从自卑的源头真正解决自卑。纵观全书,作者最终提出了一种超越性的人类,即将社会感、合作意识与能力刻进基因的人类,“超越”也是此书的重要内涵之一。

再来说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此书被誉为尼采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全书采用戏拟的写作方式,再加上各种隐喻、意象和典故,同时由于尼采的哲学缺乏体系,使得此书阅读难度极大。全书分为序曲和三个章节,其中第四章节是否归属于此书学界尚且存在争议。

书中有几个重要的观念,下面我来分别阐释。首先,是超人哲学,尼采宣告了“上帝已死”,这里的上帝指一切传统观念,包括永恒、绝对的真理,彼岸论等理念,上帝死后,紧随其后的是信仰被拔除而导致的虚无主义危机,因此,超人这个概念出现了,这里的超人不是“superman”的超级,而是“overman”的超越。书中将人类视为桥梁,宣称人将走向没落,而超人将会诞生,对超人的理解可以从超人的对立面————末人入手,末人便是选择留在愚蠢中的那帮人,他们像动物一样活着,像仆人一样顺从,而超人超越了种种限制,达到了真正完满的精神状态。书中还有一个概念叫“精神三变”,即从骆驼(你应)到狮子(我愿)再到孩子(我是),而孩子代表了游戏和遗忘,从而可以看出超人般的完满是不同于传统观念上永恒不变的上帝的完满,这种完满是一种创造与循环,而这便要引出书中另外两个重要概念,即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对权力意志这个概念的解读,学界尚有争议,但目前学界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用生命创造价值和意义,这一点我认为对应了孩子游戏的属性,游戏绝对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一座高峰。骆驼体现着逆来顺受,一味服从,而狮子学会了反抗,拥有了自由意志,但孩子拥有权力意志,孩子的创造性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孩子是一种新生的创造,第二,孩子具有无限的可能,即无限的创造力。从权力意志中引出了爱生命和爱真理的冲突,生命对于稳定性和安全感的要求会产生对永恒的追求,但所谓真理其实是不存在绝对和永恒的,用权力意志缔造的真理从诞生之初就意味着消亡,因此爱生命与爱真理就产生了冲突,但两者都交汇于人的有限性,尼采再次提醒了我们人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真理是有界的,当超越了人的局限和传统观念的限制,反而不爱永恒更爱闪电。同时因为,权力意志的存在,如何成为超人是不存在根本解法的,我们会在创造与消亡中循环往复,这便来到了永恒轮回。

对永恒轮回的解读,学界未形成通说,因此为我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我认为永恒轮回对应了孩子遗忘的属性,借用刑法解释中文理解释的方法,先从永恒轮回的字面意思入手,永恒轮回是指持续存在的某种循环往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也提出所有现今发生的事情过去都存在过,也认为真正的救赎是改变“曾是”,即过去,但过去其实是无法改变的,在这里不讨论穿梭时空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永恒轮回其实是不可破解的,而我认为永恒轮回不必破解,我对此种救赎的理解是用一个“曾是”覆盖另一个“曾是”,通过权力意志不断创设新的“曾是”,从而不断轮回。但永恒轮回似乎和拒斥永恒的权力意志产生了冲突,运用矛盾论的对立统一可以理解,但我先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二者是不冲突的,永恒轮回其实是永恒的变化,这恰恰是对永恒的否定,也正因为不存在永恒本身,才有了永恒的变化,这也适应了权力意志不断更新的需要。当理解了永恒轮回,我们自然会学会遗忘,自然会不断创造,这种源源不断的创造性正是那超人的标志,但这种轮回不应是止步不前的,而应是超越性的,我们每一个新的“曾是”都超越了旧有的“曾是”。不过,否定永恒绝对的真理时也要提防相对主义的入侵,即绝对不确定的好与坏,那这种不确定不也是一种绝对吗?这个陷阱就从其内部瓦解了。

至此,我完成了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的阐释,接下来,我想尝试将这两本书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我的新的理解,以我的血书写,以我的精神与意志灌注。

首先,我认为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爱人类的,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人,爱自己的同胞是其共同的特点,即使是离群索居的艺术家,他们冷漠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颗炽热的心,阿德勒的社会感与合作,直接展露了对人类的爱和期许,而尼采则以反面展现,从大蔑视中产生大爱,进而产生大渴望,高呼人类的没落,将人类视作桥梁,正是满心期待着人类的超越与进化,最终产生出超人,我认为超人终究是没有超出地上之物与尘世之物的范畴,因而超人是人类对其自身的超越。由两位作者对人类同胞的爱自然地引出了另一主题————超越,每个人对其个体的超越,全人类对全人类的超越。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结尾,查拉图斯特拉本人也只变化到了狮子,可见,超人并未出现,甚至难以想象,在阿德勒的书中,超越自卑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要通过某种创造来实现个人的超越,这与尼采的权力意志有契合之处,而社会感让一个人变成人类,进而由个人的超越形成全人类的超越,阿德勒认为社会感终有一天会刻入人的基因之中,这便是一种进化与超越,这样的人类,我认为已经称得上超人了,但仍不是完全的超人,因为我认为尼采的超越的内涵与外延要大于阿德勒的超越,但即使是不完全的超人,也值得人们用一生来求索,去蔑视自己的同胞吧,去爱自己的同胞吧,去渴望和自己的同胞吧。而达到这种不完全的状态后,通过永恒轮回的修正,具体而言便是代际传承和教育,去找一个你愿意与他繁衍后代的人吧,将后代变为爱之上最伟大的创造,代际传承昭示着人类的无限延续,从而产生永恒轮回,而教育则是权力意志最好的体现之一,从而,人类便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放眼整个宇宙,人类固然渺小,但既然身处在这个物种,每个人从生来便背负了超越的可能性,我们每个人都是桥梁,只不过,不是从此岸到彼岸,也不是从短暂到永恒,而是从人到人类,从“曾是”到“曾是”,从“我”到超人。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